禅师著作
大觉经
現實當中,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當然有對有錯,有是有非,所以每個人都是在昏和醒之中交錯,就必然受到某些外魔的干擾。以前你所傷害的一切生命,包括現世你吃的每一條魚和一塊肉,當你進入到中度關的時候,都有可能成為外魔,來干擾你的修為。基於這些原因,我先不跟你們說,就是讓你們能夠無所顧忌地去走應該走的這一段路——進入中度的這段路。
佛法与华藏
緣起
佛教直系第八十八世,禪宗第六十一世,曹洞宗第五十一世,子孫僧系第三十二代衣缽傳承者,華藏玄門立宗者,華藏本尊— — 毗盧行武,號覺皇,於佛曆二五四二( 戊寅)年七月[公元一九九八年九月],在中國北京華藏中心開示《佛法與華藏》。承系釋迦牟尼之法脈心印,宣覺學之華藏文化理念,以匡正四方叢林之未達究竟圓滿, 合五教為一宗, 於娑婆世界重轉法輪。
禅钟
華藏,是整個虛空世界,包括有機生命和無機生命。華藏體系的真理,孕育在每位生靈的心中,有待開發和喚醒,華藏包括了每一個人。華藏所提倡的是一切平等,能夠包容一切,同化一切。華藏始終是能藏,所藏,歸藏,不與任何一件事物站在對立的角度,使一切不平衡狀態在你的影響和同化下,都能走向平衡。。
华藏法露
華藏無相法門,專授潛固有之心,本然之性。本性者,無為佛性也。佛者, 具統體大道之智慧。性者, 人人皆有而具之佛心。盡其心者,即知其性, 知其性者, 則知宇宙十方世界之察。存其心, 養其性, 可以知天地。天人萬物本同一體, 天統四時,心統四端, 天地具性, 人性悉知, 何患人不能盡其性而成聖也。華藏法門, 由盡性致知入手, 致知即明理是也。致知之功, 由格物入門, 格物又有事物及物欲之分。事物者, 即流溯源學, 經律三藏;物欲之物者, 即末本之學, 物質之辨, 三維世之現實是也。
佛法与人生
所謂的 “ 佛性是人性 ” 呢?就華藏的要點而言,因為佛法,我們作為娑婆世界的眾生,就是說你作為一個人,你所接触的佛法,你所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空間,是物質世界,是人類社會,那么以禪門的要點是 “ 人成即佛成 ” 。所以剛才這點,它從廣義上的角度來說,任何的正直和完整的人都是佛。而佛,他并不是說,是某一個教派的專利和專有稱謂。因為以梵文的角度來說:佛,他是覺者。所謂覺者,就是說:自覺、覺他和覺行圓滿。那么無論是任何的教派,無論不同層次的人、不同性別、不同風俗習慣和不同信仰,當他們能夠呢,依照他的這個自己固有的方法,能夠去通達人生真諦,能夠去最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的時候,那么當他能夠完善自己人格的時候,那么他就是智者,也就是覺者。所以覺者為佛,佛是覺者。那么基于這點,當我十九歲的時候,我提出了這個觀點,就是說:佛法是人間法。如果离開人間法,我們無法可求;如果心中無佛,也沒有外佛可求;如果心中有佛,那么你就是佛。